当前位置: 首页 >社院声音 >理论宣传

282023-0218:13— 分享 —
2023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奋发前行

来源:民族时报 浏览次数:5393

编者按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中,如何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后五年,如何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2023年,全面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又如何着力?本报特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和成效,如何破解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的难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以及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等热点话题进行相关解读,为推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言献策。

本期多位专家学者就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该怎么干,实现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路径和着力点,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专家学者名单

关 凯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

罗强强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那金华 云南民族大学原校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

李若青 昭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 波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讲师,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寒雁 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估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

章忠云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朝洪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州侨办主任

李爱英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

杨松禄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副处长

文山州政协副主席、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州侨办主任马朝洪: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2023年,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可从六个方面着力:一是突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打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在创建过程中形成具有云南辨识度的云南经验、云南做法,从而引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二是突出主题主线,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让“枝繁干壮”工程在云岭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点,形成沿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示范区。三是突出民生福祉,持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抓好群众增收,严格落实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四是突出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推动“石榴红”工程和“三项计划”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抓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以优秀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开展好民族节庆活动,让各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节日节庆成为凝心聚力、发展经济、促进和谐的强大动力。五是突出依法治理,推动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突出示范引领,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推进“十进十创”,打造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在边境乡(镇)、边境行政村也要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一批示范带、示范圈、模范长廊。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强强:

结合省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尽管过去的五年,云南省如期实现脱贫,但云南仍是一个多民族、后发展的欠发达地区。这就要求我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深化对新时代云南省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抓主要矛盾,把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作为当前工作的突破口。

第一,继续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民生福祉。近三年受疫情影响,一些人就业等受到影响。因此,进一步多措并举激发各民族群众的内生动力,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依然是云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第二,深入推进县域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云南省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着区域差异,因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探索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进而缩小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贫富差距,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第三,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参与边疆治理。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这就要求我们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创新边疆治理手段,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公共服务治理中的作用,在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地区,根据需要配备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民族宗教工作的专业人才开展社会工作。同时推动社会工作参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开展,明确社会工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等。

贡山县政协副主席李爱英:

打造一批实施“三项计划”的示范样本

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2023年民族宗教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深化“感恩”教育。实施“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全面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着力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持续开展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全面坚定“五个认同”。二是着力推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三年行动。到2024年,实现全州四县(市)全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沿边19个乡(镇、街道)、79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三是着力推进“石榴红”工程和“三项计划”。深入推进“石榴红”工程和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不断打破空间壁垒,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一批实施“三项计划”的示范样本。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关凯: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上寻求突破

我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上取得新的突破。结合云南优势,这项工作突破口在于以下两点:一是中华民族史观教育。云南各民族共享的基本生活伦理,是在数百年中由儒家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会贯通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云南实现民族平等,打破了旧时代压迫性的等级制,释放了被等级制、封建制阻隔的共通的社会价值与情感,原本已然存在于少数民族观念中的道德秩序,得以全面转换成爱党爱国情感,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厚的精神底蕴。这种朴素的对于国家的忠诚,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道德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群众心中的价值坐标,最终凝结为云南各族人民保有的一种“国家至上”的价值取向,构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云南图景。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云南各民族和睦相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传承保护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遗产,在物质丰裕的同时,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这个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性文化相互融合,彼此关照;社会主义观念与传统道德伦理相互融合,各族群众不单以经济目标为最高价值追求,而是重视互相承认与情感契合,民族关系因而和谐。

云南民族大学原校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那金华:

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作示范

2023年,我省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第一,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第二,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上作示范,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础。亦就是云南着力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上作示范。包括:加强思想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之魂、情感意志和自觉行动;完善党委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干部队伍。

第三,在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上作示范,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基础。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比如:持续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发展口岸经济,全面提升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四,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作示范,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基础。实施好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第五,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作示范,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强化“四个与共”意识,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工程,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实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实现更宽范围、更直观生动、更快捷互动的交流活动。

第六,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上作示范,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章忠云:

宣传引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践方式,对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思想意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云南在继续推进“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等工程中,建议紧紧围绕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广泛开展宣传、引领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是指引我们思想意识的核心理念。因此,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在全社会开展“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思想认识建设,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意识,以促进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建议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工作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培育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各民族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精神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同时,不断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形成共识、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体系,最终形成“天下大同”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觉,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国家建构进程和现代化强国建设。

昭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若青:

紧扣云南“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之年。从全国看,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为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从全省看,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入选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大省,我省的民族工作需要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部署、分类实施,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创新、出成效、展示范。按照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新发展、新要求,结合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议云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思想和引导方面,要着力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特别是要将实现共同富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目标进行系统整合、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现路径进行有机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宣传教育,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环境建设相融合,将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紧密相连,从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高质量推进。

二是在目标和任务方面,要紧扣云南“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从而确保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相应任务,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重点在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及配套政策文件,完善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常态化机制,优化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推动云南民族政策法规机制完善取得重要进展、做出先行示范。

三是在实践和保障方面,围绕云南抓好发展促进步、深化改革补短板、改善环境提质量、聚集人才强弱项、深化开放稳保障、乡村振兴固脱贫等工作要求,在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任务的基础上,重点要持续深入推进“三项计划”,推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民族地区专项;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体系,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云南卷)的编纂;加强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建设力度,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取得新突破。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讲师,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波:

推进社会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云南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议将推进社会教育作为下一阶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以人民群众易接受、听得懂、看得见的有形有感有效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在实施“石榴红”工程和“三项计划”方面,2023年,将全力推动“石榴红”工程行动,在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成效经验研究、全面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行动、推动各民族共建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等7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抓好“三项计划”,针对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着力依托旅游业发展,将其作为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载体。

在进一步推进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方面,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亮点之一,事关云南乃至全国创建工作大局。现阶段,长廊的建设要以州(市)为主体进行推进,多是从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模范长廊、打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模范长廊、打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模范长廊、打造各民族共创共享美好生活模范长廊、打造安边兴边固边富民工作模范长廊等方面进行推进,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应着力推进各边境州(市)模范长廊的协调和整合,打造出具有云南沿边特色的模范“长城”。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杨松禄:

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就要求我们,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既是对云南民族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云南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寄予的殷切期望。近年来,云南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坚持“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工作理念和要求,全力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取得重大进展。

建议今后我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定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部署、高标准推进,着力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村(社区)、样板乡(镇)、样板县(市)和样板州(市),以点带面实现全域覆盖,努力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