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院声音 >理论宣传

282023-0218:06— 分享 —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良好势头 专家学者共话如何进一步打造我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样板

来源:民族时报 浏览次数:4120

云南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果?总结出了哪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如何取得新进展……

本报特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总结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成效,就如何进一步打造我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样板,给出了意见建议。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签约仪式

首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

省人大代表,文山州政协副主席、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马朝洪:

我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亮点频现。

一是首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这是我省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一个创造性的举措,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文山州创新打造了“五个联盟”,在全省率先突破地域、行业局限,延伸和拓展创建范围,围绕“打造五个联盟、讲好五个故事”开展创建工作。

二是全力打造边疆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为实现沿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制定了《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印发〈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明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边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摆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位置,并提出要把16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县(市),把110个抵边乡镇(街道)、374个抵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新进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章忠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建设各民族的美好生活、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方面。

我省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计划,积极推进沪滇、粤滇对口帮扶,协调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帮扶“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跨区域跨领域共建美好家园,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实现全面小康;实施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实现示范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

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3121工程”“6+N进”到“10+N进”,以及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区建设、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质的变化。

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云南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创建工作的主要实践。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成为常态,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民族文化表演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

云南民族大学原校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会长那金华: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方面,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建设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以及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的创新之举,必将创造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上的云南贡献、云南经验、云南现象。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注重挖掘云南历史事实,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活动,在374个抵边行政村社区开展了“十个一”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和“润土培根”等工程,为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奠定重要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六个方面成绩

昭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若青:

云南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成绩。

一是保持政治引领,在党的领导下,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动力。我省把创建工作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省“十四五”规划、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了16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全部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县(市)的奋斗目标,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统筹布局全域创建工作,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省综合考评、文明城市创建等考核指标体系。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推动云南各民族主动融入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云南积极传承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实施好边疆基层党建引领示范工程、“云岭同心”工程,开展好“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是把握历史规律,增强云南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信和行动自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工作,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探索推进“边境地区创建联盟”“高铁沿线创建联盟”等创新做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四是落实党的政策,推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云南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和“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五是直面机遇挑战,把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云南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六是坚定“四个自信”,把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确保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向前推进。

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文艺表演

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院长关凯:

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得好的是文化强省建设。云南在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深耕本地文化资源,不断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发展思路,在民族民间手工艺、歌舞演艺、文博会展、文化旅游等各项领域内推进“政府+企业”“企业+农户”“企业+社区”等多样发展模式,使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本地经济优势,让文化建设在更大范围内造福民族群众,带动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如,“中国银器第一村”——鹤庆新华银器小镇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新华银匠村银器直播基地,实现银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取得良好效益。

扎实推进各民族迈向共同富裕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强强: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省,一直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典范。具体来讲,云南省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推广。

第一,扎实推进各民族迈向共同富裕。“十三五”以来,发生在云南121个县(市、区),占全国搬迁总规模十分之一的迁徙巨变,镌刻在云南跨越发展的历史长河上,书写了我国减贫史上的“云南奇迹”。99.6万贫困群众有序迁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六类地区,搬迁安置实现了建房方式由“统规自建和统规联建”向“统规统建为主”转变,安置点由“点多散小”向“适度集中”转变,安置方式由“农村安置”向“城镇集中安置”转变。

第二,推动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云南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从地理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三方面因势利导,为新时代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创造了重要条件,从多维度促进各族群众的深度嵌入,不断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讲师,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波:

云南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最亮眼的成绩,一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做出了云南示范,二是云南致力于把创建过程变成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我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到了加速推进、有效落实、成效显著。不仅建设了一大批教育基地,并形成省、州(市)、县(区)三级教育基地体系不断推动“四史”教育、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的同时,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还建立了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如:云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结合高校的人才优势,助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

云南的创建工作充分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从而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如:腾冲清水乡司莫拉佤寨通过培育文旅融合产业新业态,实现“泥饭碗”变“金饭碗”。司莫拉的变化,只是云南把创建过程变成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的缩影,也仅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深走实

“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估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寒雁: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特别是重点实施的“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为确保“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取得新成果,建议抓好规划落实,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项目跟踪管理机制,对照相关测评指标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创建监督工作;突出县域特色,以特色产业为引领,用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红利,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方案,尤其要对富于文化底蕴的乡村加大示范建设投入;深化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并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形式,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推动制度创新,形成各民族共同参与的共治共享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

推动示范创建与脱贫攻坚双融双促

怒江州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主任杨义江: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效。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多年来,怒江州大力推行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月度任务清单措施,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怒江州“十四五”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纳入2021年全州十大重点工程、2022年全州5项“创全国一流”指标任务。

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持续深化“语润怒江”推普品牌,不断巩固提升“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推普攻坚成果,持续破除各民族之间语言交流障碍等。在怒江,形成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

沪滇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启动仪式

“石榴红”工程、“三项计划”是有益探索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杨松禄:

云南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和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等。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正在实施的以促进各民族深度交融为核心的“石榴红”工程和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可以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探索出有益的经验。

建议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要求,既要守正也要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尺,对既往形成的优秀经验和做法进行再考量、再审视,不断推陈出新;对照国家的新要求和省委新目标,认真思考我省民族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不断推进民族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提供云南经验、做出云南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