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院声音 >理论宣传

092022-1212:12— 分享 —
陈友康:现代都城赋杰作——《春城赋》

来源:春城晚报 浏览次数:7379

赋在中国文学中有悠久的传统。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赋淡出文坛。在赋体文学长期沉寂以后,1988年春天,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学者周善甫先生的《春城赋》横空出世,精彩绝艳,为当代都城赋写作提供了成功样本,唤醒了都城赋的复苏。

一、中国都城赋的传统

赋是盛于两汉,传承两千余年,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骈散间杂,注重押韵,讲究对称,彰显文采,喜用典故,往往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模式,读起来铿锵有致。白居易《赋赋》称它为“斯文之美者”。赋是汉语文学独有的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传统韵文文体被当时的新青年所认为过于“铺陈杂绪”,近百年来逐渐淡出文学界,完全边缘化。加上赋的写作需要很高的才情和功力,近年以来鲜有人能驾驭,所以赋的写作一段时间完全沉寂。即使有些标名“赋”的文章,如现代作家峻青《秋色赋》、杨朔《茶花赋》,其实是散文,不是真正意义的赋。

都城赋是一类以描写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活的作品,在中国有悠久历史。东汉班固作《两京赋》,夸耀东都洛阳、西都长安之繁华,为都城赋的名作。张衡《二京赋》继其踵,而篇幅更为巨大。西晋左思撰《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传为佳话。这些赋都体现汉代大赋的特点,极尽铺张夸饰之能事。

都市往往标志着一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高度,优秀的都城赋记载了城市的辉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时代的辉煌,所谓“润色鸿业”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讲的。

二、传世华章《春城赋》

《春城赋》作于1988年春天,这正是周善甫先生退休后回到昆明翠湖北岸家中的第三个年头,先生开始享有他一生中难得的宁静和悠闲。此时改革开放已初见成效,国家呈现出生机勃勃景象,昆明也“发展尤速”。出于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对时代的感动,他写了这篇赞美昆明自然风物、历史人文和发展成就的赋。如数家珍,纵横铺衍,物象纷呈,闳中肆外,激情洋溢。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名誉院长马曜教授称赞它是“构思缜密,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精湛而清新的传世华章”。马曜教授是名诗人,也是赋家,写过《茈碧湖赋》,他的评价是行家之语。老画家袁晓岑教授推崇《春城赋》是“能传世的名篇巨制”。语言学家杨焕典教授认为“《春城赋》是昆明的瑰宝,云南的瑰宝,更是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文学家汤世杰赞誉《春城赋》是“新时代用古典文体赞美新昆明的一篇足以流传千古的名作”。

这篇赋写了昆明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赞美昆明是“人间之福地,伊甸之乐邻”,令人心驰神往:

美哉昆明,爽适无伦!山横水颠,开川原之奇局;钟灵毓秀,见先民于鸿钧。南近回归,朔漠之寒流弗届;高拔千九,亚热之蒸暑不巡。四季无非艳阳;湖山莫不长春。况乃舒澄湖于高原,千顷似鉴;展绿野于山国,极目如茵。秀嶂环拱,爱雨林之畅茂;甘泉交注,喜物类之咸臻。于是,阳和催百花,碧波跃锦鳞。孔雀舞,宝象驯。金马绝尘,碧鸡来宾。信人间之福地、伊甸之乐邻也!

描述昆明的地理位置近于南回归线、海拔较高,既有一年四季的灿烂阳光,又没有酷暑严寒,于是“四季无非艳阳,湖山莫不长春”。它处于滇池平原,周围群山环绕,林木茂盛;坝子中则五百里滇池一平如镜,碧波荡漾,还有广阔平畴,绿色覆盖。昆明周围是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钟灵毓秀,吉祥瑞应,各种美好的事物聚集在这里。

写了昆明因为地处边远,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与内地往来困难,内地人不太了解情况,于是赐以“不毛之地”的恶名,加以“夜郎自大”的讥嘲,如美人衣褐、璞玉蒙尘。诸葛亮征南中,到不了昆明。西汉中央王朝已经给滇王颁发金印,实行治理,但仍被视为蛮荒落后的地方。宋王朝不重视云南,弃置境外。夜郎自大的讥嘲就像刺在犯人额头的字,耻辱难以洗刷。云南成了流放罪人的地方。元朝则有民族之间的纷争。虽然遭到轻视和嘲笑,但昆明及云南以优美的形象和品质忠诚于国家。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叙述,写出昆明开拓之艰难。

写了昆明的开拓历程及人文底蕴,歌颂昆明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化成就。他采用以点带面的写法,表彰昆明历史上的俊杰之士。战国时庄蹻王滇,披荆斩棘,建设且兰城。唐代南诏王凤伽异经营昆明,建设拓东城,设为东都。唐宣宗年间大匠尉迟恭韬造东西寺塔,成为昆明标志性建筑。元咸阳王赛典赤·瞻思丁主政云南,疏浚海口,治理昆明六河,昆明得到进一步发展。马可波罗到昆明,称赞它是“壮丽之大城”。从此以后,昆明的杰出人物连续不断地涌现。明代兰茂的《滇南本草》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前出现并受到重视。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非,大扬国威。担当和尚与钱南园的书画,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黎广修的筇竹寺塑像,杨一清的诗歌,还有聂耳的音乐,刀美兰的舞蹈,水平高超,享有盛誉,都是祖国的文化明珠。昆明实至名归,闻名遐迩。

写了近现代昆明的发展和影响,赞扬昆明的现代工业文明和爱国民主精神。他说,近代,昆明自行开放,设置商埠,大量外国、省外商号云集昆明,推动昆明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初现繁荣富庶的景象。滇越铁路修通,打通昆明出海通道,昆明对外交往得到显著改观。于是工矿业大发展,开风气之先。中国最先的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得以建立,无线电厂、自来水厂、航空署等纷纷建立,居于周边各省领先的位置。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军事将才,消除萎靡之气,大振雄风。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创造高等教育奇迹。护国运动,再造共和,彪炳史册。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斥责专制独裁,震撼全国。云南和昆明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获得抗战基地和民主堡垒的盛名。这些事件大大提升了昆明的地位和美誉度。

写了昆明解放后的进步,重点写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他说,此时的昆明,交通畅达,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系统。经济繁荣,人口密集,高楼林立。教育发展,莘莘学子,弦歌不绝。工农业兴旺,特产名牌众多,流通海内外。城市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市民性情淳厚笃实,生活富足,治安良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昆明人脸上都有欢愉怡然的表情,很少暴戾之徒。昆明还是一座时髦的城市,充满活力。赞扬它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写了昆明风景名胜,赞扬昆明美景如画,美名得到公认,传诵人口。写了翠湖、圆通山、滇池、西山、金殿、黑龙潭、植物园、路南石林、安宁温泉等景观。抓住特点,要言不烦写出各处景观的美丽之处和赏玩内容,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笔生动,引人入胜。

写了云南的花事,赞美昆明是春城,也是花城。周善甫先生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昆明适宜植物生长,各种名花汇集,绚丽似锦。具体写了兰花、山茶花、报春花和杜鹃花“四大名花”,它们遍布昆明,争奇斗艳,令人陶醉。指出欣逢盛世,才有如此美丽的景致和昆明的发展。这继承了汉赋“曲终奏雅”“润色鸿业”的特点,也是写实,是作者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由衷赞叹。

《春城赋》是一篇都城赋史上的杰作,精辟地概括了昆明的特点: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敢为人先,领导风气;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祥瑞幸福;从古至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汇聚众美,爽适无伦,是“人间之福地,伊甸之乐邻”,举世无双。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文学文本把昆明写得如此美好动人。所以,《春城赋》被公认为是继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之后,吟咏昆明的一篇最佳文学名章。由于文体的关系,它远比孙髯长联丰富。 

《春城赋》有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周善甫先生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即使戴着镣铐起舞,受制于赋体的诸多束缚,然而凭借高超的艺术技巧,刻画了钟灵毓秀、美丽绝伦的昆明形象。作品词汇之丰富、句法之灵活、笔力之矫健、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是以卓越的驾驭能力剪裁材料,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广博的内容,恰当地表现昆明之美。周善甫继承了传统都城赋的基本特点,又有所超越,作品蕴涵博富,洋洋洒洒,行文却详略有致,意简句健。在传统都城赋中,言地理必是山石水土,讲方位必是东西南北,喜堆砌罗列各种山川湖泊、亭台楼阁、鸟兽草木、饮食舆服等天人物象,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读起来十分费劲。周善甫舍弃了此种写法,不专事铺陈而言其必要,使文章视野广阔、气势恢宏,却无堆砌词藻、炫奇耀博之病。

其次是语言生动流美,极富感染力。一方面作品保持了赋的文体特点,多采用对仗句,并且押韵(周善甫特别“以‘春城无处不飞花’为韵”),所以句式虽有参差,但主体工整,铿锵有力,韵律谐美。另一方面文字生动传神,表现力强。虽然用了许多典故,又要兼顾对仗,但由于作者才华横溢,能用典雅别致的语音叙写,化解了板滞晦涩,并且情景交融,而使文章摇曳生姿,妙曼妩媚。达到如此境界,确实非大家手笔不能办到。

周善甫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他以潇洒飘逸的笔触,精心书写自己撰著的这篇名作,真可谓文学与书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春城赋》受到广泛欢迎,传播海内外。就这个意义上说,云南现代文学作品,没有哪一篇的影响有如此之大。《春城赋》已经成为昆明的亮丽名片。

《春城赋》首先发表于1988年6月20日《云南日报》的“花潮”副刊,当时《云南日报》全文发表赋体文这样古典体例的文学作品,可谓开全国风气之先,一时间洛阳纸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春城赋》先后为国内外数十种报刊、诗刊转载,影响波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199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善甫先生手书《春城赋》,并附著名翻译家刘钦教授的英译和时为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余嘉华的详注,作为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官方文化礼品,广赠中外人士。

随后,昆明南屏步行街、昙华寺公园、云南艺术家园都有《春城赋》的巨型石刻,供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欣赏。《春城赋》已经成为昆明公认度最高的现代文化元素之一。它对宣传昆明、认知昆明,激发热爱昆明和建设昆明之情所起的作用,确实是不可低估的。

2003年12月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文化名人周善甫诞辰90周年纪念展》开幕式上,周善甫夫人杨佩兰老人偕子女将周善甫手书的《春城赋》首版原作捐赠给国家,其被鉴定为“三级文物”入藏云南省博物馆。2004年1月,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和昆明春秋文化艺术公司推出珂罗版限量复制《春城赋》100册,并加盖周善甫生前使用的原印鉴。《春城赋》这一集文学、书法于一体的文化珍品在更广的范围、更久的时间里传扬。2008年,经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审鉴,周善甫生前精心书写的四尺整纸横幅——《春城赋》入藏钓鱼台国宾馆、陈列在国宾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2014年10月,依据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原稿,精装版《春城赋》由著名文学家汤世杰主持编辑,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今年10月下旬,周先生弟子珍藏的一件书写于1993年冬天的《春城赋》四条屏书法巨制与周先生家属收藏的《大道之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意会》的手稿将作为国家典藏,入藏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

早在18年前,周善甫的《春城赋》与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一道被国家规划部门批准为昆明环滇池城市区域建设的两大人文元素而列入新昆明城市规划。《春城赋》不仅得到专家的好评,也受到普通市民的喜爱,认为它是现代新昆明的基本文化元素。2006年12月20日《春城晚报》曾报道说:

“不少市民认为,石林、西山、云南陆军讲武堂、文庙等景点彰显了春城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除了这些,市民对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周善甫推崇备至,更对周善甫先生以颂扬春城昆明风光、历史、文化和发展的辞赋名章《春城赋》书法墨宝钟爱有加。”

《春城赋》产生的反响是周善甫没有预料到的,对其成功的原因,他生前曾对云南南社研究会副理事长彭华林谈到过:

假使赋允略有可取之处,那是因为:1.昆明本是值得赞美而又是正在向前发展的壮丽城市;2.赋体宜于赞颂,而我们今天所处的光辉盛世,正是值得赞颂的;3.中国文字有最成熟的表现功能,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好题材、好形势和好手段,我才试有此作,并得到了对这三者都有好感的读者的点头,多承肯定,实非我始意所及。

他归结为好题材、好形势、好手段,是经验之谈,自然值得尊重。他认为,一般的文章,做到辞达气畅、内容充实,就是合格,而精彩妙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写《春城赋》,是得了天时、地利之助。这叫做:文章本天成,‘幸运’偶得之。”因此,澄江县主事者看到《春城赋》风靡一时,诚请他写《澄江赋》,说碑石已经准备好,将把文章刻出,永传后世。周善甫笑道:“我对澄江不熟悉,实在写不出来。”“费了很多口舌,才算把这盛情之请推辞掉了。”这件事也体现了周善甫大道至简的诚朴性格。

三、唤醒当代都城赋复苏

《春城赋》取得的成功表明,都城赋在当代社会仍可以发挥作用,仍然有存在空间。它为当代都城赋写作提供了成功样本,事实上成为当代中国都城赋复苏的先驱。

《春城赋》发表约20年后,中国文学界掀起了都城赋创作热潮。2007年,《光明日报》开辟“百城赋”专栏,以“存史、资政、传承、励人”为宗旨,发表大量当代人撰写的都城赋,以传统赋体形式描写城市的风光、人情、历史、文化和新发展,引起较大反响。共发表160多篇,并结集为《百城赋》上、下编,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中国最重要的城市差不多都有赋。“百城赋”在社会上引起多方关注和反响,每篇赋问世,都受到读者热议。一些城市把自己城市的赋列入中小学备选教材或参考资料。有的城市在显眼的地方将赋勒石,使之成为城市文化景观。写得好的都市赋往往成为城市名片。

2007年7月,《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在九江白鹿洞书院召开“百城赋研讨会”,肯定都城赋的积极作用和取得的成绩,认为用堂皇大气、优美华丽的赋来真实生动地反映时代的进步和风采,反映城市的繁荣和变化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是构建城市精神的有益尝试。同时使赋这种传统文体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速度之快,恐怕是亘古未有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短期内崛起了座座现代化城市。城市依然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是国家繁荣的集中体现。都城赋的大量涌现,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这一宏伟事业,是需要文学加以表现的,赋承担了这一使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个突飞猛进时代的卓越成就,它也因此而获得新生命。

《春城赋》不仅开当代都城赋创作之先河,而且质量已被公认为当代都城赋之翘楚。将《春城赋》和《百城赋》中的作品比较,它在立意、才情、结构、文辞等方面都是其中的杰作。《春城赋》之广受推崇和传播,是由其卓异品质决定的。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