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结合“世界遗产游计划”等举措,持续加强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助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2025-09-15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
2025-09-11木府作为丽江重要的文化地标,不仅是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符号,更是丽江地区的人文精神象征,其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丽江实践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注脚。
2025-06-28中华法系的独树一帜之处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得到生动体现。我们要对中华法系为什么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这个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作出学理回答,为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和法治自信、不断增强全体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提供学术支撑。
2025-06-25“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火热出圈,楚雄千年彝绣、建水紫陶、乌铜走银等传统手工艺品备受市场青睐,七彩云南的最炫民族风在深圳文博会独树一帜。当更多代表着云南的文化产品走进大众视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云岭大地日新月异的文化发展风貌,更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凝聚起的文化自信。
2025-06-16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2025-06-13中华文明可久、可大、可新,如同奔涌了五千多年的大河,虽然有时快,有时慢,甚至有时仿佛停滞,但总体上是不断吸纳百川,奔涌向前的。中华文明生命力源于固本开新的智慧与开放包容的胸怀——既坚守文化根基,又不断开拓创新;既坚守文化主体性,又在交流互鉴中汲取养分。
2025-06-12四方辐辏、八面来风,中国自古就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2025-06-12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主体,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通过深刻阐释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推进路径,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形成文明延续与国家认同的互构范式。
2025-06-116月9日是第18个“6·9国际档案日”,国家档案局发布了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全国共有52项档案文献入选。其中,云南申报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档案》《清光绪十三年昆明务本堂刻本及其版片》入选。
2025-06-10文献遗产,是中华文明的“记忆底片”,也蕴含着人类对艺术、信仰与和平的永恒追求。如今,它们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传承的“世界记忆”,这是对中华文明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的认可,更是世界对东方智慧与历史价值的致敬。
2025-06-05大国发展既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发展,也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内体现为文化的繁荣兴盛,对外体现为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2025-04-28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2025-04-27汲取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时禁发”的治理理念、“天地大美”的美学观念等,有助于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智慧启迪。
2025-04-24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广大师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云南中华文化学院拟开展第六届书香校园活动。
2025-04-2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专题深思)孙琨 王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4-09张致和民间文献是反映日常生活的史料,对于正史记载而言或许是配角,却是我从事田野调查中不可割舍的主角。民间文献隐身于角落,将家庭故事...
2025-03-26古籍修复和保护几乎与古籍的历史同样悠久,中国历史上历代都有一批有识之士阐释整理典籍,保护修复古籍,令中华文脉不曾中断。
2025-03-06传承农耕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樊兴丽 王晓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02-24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应着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元叙事,针对不同议题、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发展精准的舆论分析能力、内容投放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话语博弈能力,以提升知外能力为抓手,不断打造融通中外的民族议题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新体系,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