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宣传
来源:《社会主义论坛》微信公众号
摘 要:启航新征程,广泛凝聚侨心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应有之义。本期邀请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教授徐敏,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侨心侨力》为题,从发挥华侨华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好“侨文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和使命与近代以来海外华侨的期盼高度契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海外侨胞在这一过程中认同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更需要凝聚侨心侨力,形成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发挥华侨华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
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无论在过去、当下还是未来,华侨华人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华侨华人是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同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背后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圆中国梦。目前,华侨华人人数为6000多万,来源地遍及全国各地,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的华侨华人有4000多万人,占华侨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多年来,海外侨胞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职业构成多元、参政意识提升,熟悉中外政策环境和国际惯例,在保留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可以说,他们身处中外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最前沿,至少连接了“两个世界”。无论是老侨还是新侨,他们在金融、教育、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不仅提高了华侨华人的影响力,还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出谋划策,发挥积极作用。
华侨华人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贡献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多年来,华侨华人在侨资侨汇、慈善捐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无论在经济、社会还是情感上都与一个正在朝着现代化迈进的中国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的热情和参与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扩展。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捐资数额大幅攀升,捐赠地域越来越广泛,惠及多个领域,全方位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今年在丽江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350余位海内外云南同乡共聚丽江、共话发展,签约项目协议总资金78亿元人民币。海内外侨胞积极参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家乡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遇,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双赢”。
华侨华人是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践行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华侨华人在海外多年的奋斗中,既保持自身优势,又不断吸收当地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华性、多样性、包容性等特点的文化精神,并与家乡保持紧密联系。华侨华人在外筚路蓝缕、奋斗不息,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乡梓,梦盼祖国,潜移默化地为故乡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像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的厦门大学,坚守在西南边陲的和顺图书馆等“侨乡”景观,都凝聚着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情怀,不断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正是一代代的精神养分承接着海外赤子的理想、心愿和行动,与全国人民一道朝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靠近。
华侨华人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参与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对共生关系的认识是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无论是沿海侨乡还是内陆侨乡,华侨华人尊重自然、热爱生态,把建设美丽家乡的理念嵌入到日常生活中,因地制宜地推进家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发展生产、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美化家乡、清洁能源、污水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云南大理宾川柳家湾华侨社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通过科学种植葡萄、柑橘等水果,发展生物资源加工园区、鲜食水果交易及仓储物流业,美化人居环境,形成了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田园风光聚集的美好景象。
华侨华人是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理念的传播者。改革开放40多年的外交和侨务工作实践证明,华侨华人是民间使者。近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政治互通、文化互融和民心互连。华侨华人融通中外,所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华侨精神就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一方面,他们长期居住在国外,精通当地语言,了解住在国文化和风土人情,有很强的本土化服务能力,可以在日常交往交流交融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他们善于运用中华文化元素,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人选。通过华人社团、华文媒体、华文学校等平台,他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讲清楚讲明白,充分展现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际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好“侨文章”
做好“知侨”工作。海外华人分布广泛,异质性强,华侨华人社会具有复杂性、多元性与变动性等特点,要全面把握其变化和特征,开展好侨情调研。深入调研和了解世界各地侨胞人口数量和分布概况、发展趋势及生活环境、教育水平和职业特征、社会交往和文化心态等方面的情况,建立详实、动态的海外侨情数据库,为科学制定侨务政策提供依据。针对于侨胞的特点、需求精准定位,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侨务工作领域。
做好“爱侨”工作。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导致不确定性加剧,也给海外侨胞的生活带来新的挑战。2020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了保护华侨正当权利和利益,关心华侨的生存和发展,推动和谐侨社建设,教育引导华侨遵守住在国法律,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更好融入主流社会,为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牢固树立“寻根”“筑魂”“圆梦”理念,突出对世界各地侨胞的关爱。贯彻落实好“三有利”原则,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华侨华人回国(来华)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环境。落实聚焦广大侨胞利益诉求,完善涉侨法律法规,加强统筹协调,想侨胞之所想,急侨胞之所急,解侨胞之所困。鼓励地方细化基层为侨服务工作,当好归侨侨眷“知心人”,助力侨胞发展,努力营造尊侨、爱侨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为侨服务工作质量。
做好“联侨”工作。遍布世界的华侨华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是中国与世界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要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共识,将引资、引才与引智结合起来,进一步为海外人才回流创造机会和平台;要从情感上关怀海外侨胞,更要从机制上改进人才引进服务模式,不断壮大侨胞合作力量。加强侨乡文化建设,助力海外侨胞寻“根”圆“梦”。做深做实民间外宣工作,发挥好海外华文媒体和自媒体的作用,以“小人物”讲好“大道理”、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与世界开放性互动的产物,符合中国实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启航新征程,广泛凝聚侨心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应有之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同圆共享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上一篇:陈友康:统一性引领云南各民族汇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浩瀚大海 2023-08-11
下一篇:陈友康:诗词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