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社会主义论坛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引领新时代作风建设
张志远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来自人民群众中间,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既要坚持以党的正确理论武装头脑,也要以强大的人格力量示范社会。新时代作风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彰显共产党人强大的人格力量,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汇聚磅礴力量。
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时代价值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同志首次概括,历经发展和变迁,形成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党的优良作风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在推进国内改革发展与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双重任务下,对作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持续性均达到新的高度,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实现持续好转。当前,应进一步从党的优良作风中汲取历史经验与实践智慧,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不竭动力。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是科学执政的前提。一是理论源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干事创业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任何理论体系的形成都以实践需求为原动力,并在实践土壤中获得初始素材与问题意识。二是实践升华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当代中国伟大实践,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被确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该思想系统回答了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员干部唯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才能在政治上做到坚定;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三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并赋予其新的生长点;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螺旋式上升。新时代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既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行动指南,又要在生动的省域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提炼新规律,使理论与实践在相辅相成中实现更高水平的统一。
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科学执政的价值导向。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党的历代领导人先后提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重要论断。二是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是科学执政的工作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推进自我革命的锐利武器,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一是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党、对人民、对同志高度负责的表现。同时,是否敢于开展批评、是否乐于接受批评,是检验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试金石”。二是要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坦诚相待,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当前,正处于两个大局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难以避免,我们要始终牢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砥砺奋进。
以党的优良作风引领新征程作风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重要的精神遗产和宝贵财富。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要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党的优良作风为引领,统筹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一体推进、协调发展。
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作风上作表率。思想作风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贯彻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形成并体现出的态度与风格。一是党的思想路线作表率。想问题、做决策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善于接受新事物,要着力在观念更新上下功夫。不故步自封,不思想僵化,把握机遇,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方能有效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正确的政绩观作表率。“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显绩和隐绩的关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作风上作表率。学习作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态度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应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实践、指导工作,真学真信真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作风上作表率。工作作风要实,要着力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常常扪心自问:“实现目标没有,有无更好的办法,如何才能取得更好效果”。深入基层一线调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关爱留守儿童等民生实事。
党员干部要在领导作风上作表率。领导作风是领导干部在领导机构和领导活动中的态度和言行的一贯体现。一是为民服务作表率。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形成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的政治风险。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集思广益作表率。目前,各级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问题查摆、原因分析、对策建议。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要着力在汇聚智慧上下功夫。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作表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不能丢。领导干部要带头,班子要作表率,在党内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
党员干部要在生活作风上作表率。生活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言语、举止的表现方式,反映出其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品德素养。一是正确的义利观作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白白是共产党人的底线。俗话说,广厦千间夜卧三尺,腰藏万贯一日三餐。只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二是家庭家教家风作表率。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要节俭持家,拒绝铺张浪费。
上一篇:杨松禄:发挥好统一战线在边疆治理中的政治作用 2025-08-20
下一篇:最后一页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