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宣传

042024-1111:58— 分享 —
中央社院在昆举办的这场座谈会,来看看与会专家说了啥→

来源:云南社院

10月30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承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边疆文化建设”座谈会在云南昆明举办。

座谈会上,云南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周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范恩实,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袁剑,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莹,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原一级巡视员陈友康六位专家,围绕主题,深入交流边疆文化建设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诸多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边疆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经验,为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六位专家有哪些精彩发言

一起来看

 

↓↓↓

 

 

01

6a5902c95f59130bc2064bbb8d18f930.jpg

 

精彩发言

在边疆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边疆治理受到高度重视的背景下,边疆文化建设应该纳入到边疆治理的总体格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在承认边疆文化建设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把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与边疆文化领域的实际结合起来,依托中央政府、边疆地方政府和国家在边疆的其他力量,解决好边疆文化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边疆文化的全面发展。

02

5da065be6e929ea98495fe1cd065c5fb.jpg

 

精彩发言

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重要发展优势,是建设边疆文化的重要依托。新时代云南应充分发挥优秀语言文化传统和丰富语言资源优势,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建设和谐健康语言生活,服务边疆文化建设,为促进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做出更大贡献。

03

6acd3bdfc8dee49fa7ba066748ff6b11.jpg

 

精彩发言

边疆史研究需强化“五个共同”的理论阐释,为边疆地区加强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术支撑。国外学界在中国边疆史研究中存在去中国化问题,我需立足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从中华文明统一性、包容性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揭示边疆民族内聚发展、不断凝聚、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性特征和规律性特征,推动中国边疆史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04

0331f5e3f1496d362df1f98e92ad4cd6.jpg

 

精彩发言

边疆景观在塑造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边疆景观的认定与塑造,型塑超越区域认同的、更具整体性的王朝与国家认同,进而丰富对“大一统”秩序与观念的理解,在重新激活和阐释边疆景观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5

b969b40307749d7db5228949f759c49f.jpg

 

精彩发言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质,主要体现为时代性、主体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包容性。云南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立足“四个突出特点”的省情,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呈现具有标识性的地方实践特色,彰显这一思想的实践伟力,为拓展和深化相关研究提供具有丰富性和特殊性的地方样本。

06

1bac9b7b57ec617009d694f8c1572500.jpg

 

精彩发言

中文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字,“书同文”作为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方略,对维护中华文明连续性、国家统一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文作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表征,具备贯通古今的承续力、横向整合的凝聚力和推动文明继长增高的成长力。要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不断凝聚中华民族共有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文化创新和传播,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来源: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